明年春天,旅客在合肥新桥国际机场乘坐飞机,路过飞行区时有望一睹如普罗旺斯薰衣草花海般的美景。日前,新安晚报、安徽网记者获悉,“花海草坪”是新桥机场生态驱鸟的新招数,即通过将飞行区420万平方米的草坪改良种植薰衣草,从根本上切断鸟类食物链,从而达到驱鸟的目的。
“招鸟”原因:生态环境吸引鸟类
作为安徽民航集团委托的专业机构,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就对合肥机场进行鸟情调研。该院经生态调研发现,迄今为止,合肥新桥机场共发现鸟类33科82种。机场飞行区围界内部发现鸟类16种,围界外部鸟类种类,据不完全统计有80种之多,其中,飞行区风险高的鸟类就有23种。
关于新桥机场容易“招鸟”的原因,该院院长周立志教授主要分析了三个方面。
地点选择原骆岗机场位于城区,且有多年防鸟经验,鸟击防范体系成熟;而新桥机场位于肥西高刘镇,靠近大别山区,周边是农田丘陵、湖泊河流,生态环境好,鸟情复杂。
绿化策略机场高速中间是大片的绿化带,停车场内种植了大片绿植。内部的绿化过多,高大的乔木也不少,这虽然满足了最美机场的要求,但对于机场防范鸟击来说并不合适,可以说绿化是不科学的。
农田变迁机场周边的土地流转加大了鸟患压力。大量闲置的农田被周边村民用来种植苗木,承包鱼塘养鱼,这都吸引了一些鸟类在其中活动。
现场探访:驱鸟装备逐步升级
去年2月,新桥机场接连两天遭遇鸟击航空器事件,幸而有惊无险。据新桥机场综合保障部场务队队长阮怀文介绍,每年的6月至9月是鸟类活跃期,鸟类影响航空器事件平均每周都会发生五六起,夜间发生频次也较高,因此机场驱鸟的工作尤为重要。
两种方式9月10日上午,记者在机场飞行区看到,四周设置了4万多平方米的驱鸟网,50多个稻草人,十几个恐怖眼,1000多面彩旗和风车,每隔几十米就安装有一个驱鸟炮和激光驱鸟设备。
“传统的驱鸟方式分为动态和静态两种。”阮怀文介绍,动态方面主要是用驱鸟枪炮、激光声电、煤气炮、燃放鞭炮等方式;静态方面主要是割除飞行区荒草,草的高度不能超过30厘米,安放彩旗、稻草人、大风车等方式。“这些常规措施虽然有效,但使用久了会让鸟类产生应激疲劳,使驱鸟效果打了折扣,所以要经常改变战术。”
记者看到,不时有鸟类在飞行区低空掠过。“那是黑卷尾,那是喜鹊。”阮怀文说,有经验的驱鸟队员,听到鸟声就能判断是哪种鸟,一般5月份经常出现的是家燕、灰头麦鸡,7、8、9三个月白鹭、灰椋鸟出现较多,有时候还会飞来隼。
资金投入新桥机场飞行区是老机场的3.5倍,驱鸟队巡场一圈也从7.8公里变成15.6公里。驱鸟队员也由当初的4人变成10人。从驱鸟车、驱鸟猎枪、驱鸟炮、激光驱鸟器等各种驱鸟设备,再到现在的生态驱鸟,合肥新桥机场的驱鸟方式发生着改变,每年投入资金接近百万元。
“今年机场花90多万元购买了一台激光驱鸟车和一台多功能驱鸟炮车,还添置了离光手枪、驱鸟杆、空炮弹等设备。”阮怀文说,此外,还采用生物药剂喷洒草坪杀虫,以及在围界悬挂装有生物驱鸟剂的瓶子,散发鸟类不欢迎的气味,让鸟类主动离开。
每年花费这么多,驱鸟效果怎么样?阮怀文告诉记者,驱鸟车、驱鸟炮等设备对于鸟类有一定的震慑效果,今年以来,机场附近的鸟儿有所减少。遇到鸟儿落入网中,队员们尽量放生。
最新对策:飞行区种植薰衣草
“经过调研,发现机场草地的草籽、虫类是鸟类爱吃的食物,改变食物链和鸟类的栖息环境是新的驱鸟方式。”阮怀文说。据悉,不久前,安徽民航机场集团与安徽大学签订了《机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合作框架协议》,将借助科研手段“生态驱鸟”,即用科学的方式切断鸟类在机场周边的食物链,以赶走小鸟。周立志表示,还将建立机场鸟情监测、预警系统,建立鸟击风险防范时空信息化网络,“一旦发生鸟击事件,可以第一时间判断哪种鸟频繁出现,做出相应的对策,进行预防和控制。”
内部改造“我们与安徽大学和一家民营企业合作,将薰衣草引进到机场飞行区,拟将机场飞行区的420万平方米草坪改良种植薰衣草。”阮怀文说,薰衣草长不高,生态环境单一,散发出的特有香味鸟类不喜欢,也很少有虫子,适合机场内种植,此外,薰衣草还能提炼精油,有一定经济效益。
“但薰衣草适合碱性和稍干燥土壤,飞行区的土壤还要通过撒石灰粉掺沙子等手段改良。”阮怀文表示,目前这一设想正在洽谈当中,预计前期要投资400万元,“一切顺利的话,明年春天来飞行区,就能看到大片的薰衣草花海了。”据了解,目前国内伊宁机场、哈尔滨机场等种植薰衣草防鸟患取得了初步成效。
外部建议周立志表示,生态驱鸟不仅仅体现在机场内部环境的改造,机场外部坏境的生态改造也很关键。“机场围界500米至1公里内不能栽乔木,不要出现水塘。”他建议当地政府,机场周边的土地可以采用种植蔬菜等农作物,建蔬菜基地等方式,来取代苗木、鱼塘,从而减少鸟类。